新加坡国立大学Dr. L. Wang等人在二维材料神经形态器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利用铁电材料In2Se3的多级极化状态,模拟出人脑突触的部分功能,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实现了极大的识别精度。 ... ...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004609
背景 铁电材料表现出自发极化,且可通过施加外部电场实现极化转换。这在技术上有望用于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人工突触在内的各种电子应用。例如,为了克服传统冯·诺依曼计算体系结构中,由于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的物理分离而造成的冯·诺依曼瓶颈,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FET)和铁电隧穿结(FTJ) 已被广泛用于为硬件级神经形态计算电路中的突触权重器件,对于补充冯·诺依曼体系结构,高能效执行并行任务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传统的FeFET由铁电绝缘体和半导体作为沟道材料组成。这种结合存在电荷俘获,栅极漏电流和保留时间短的问题,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在过去的几年中,范德华半导体材料(In2Se3,SnS,SnSe等)被广泛使用。这些新的铁电材料体系具有实现多功能电子器件的潜力。
摘要 ![]() 图1. 基于In2Se3的FeSFET示意图 图2. 基于In2Se3的FeSFET作为人工突触的性能表征 图3. 与理想的神经形态设备基于 关键词:人工突触,In2Se3,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电阻开关 |